今天是:
当前位置:首页 > 公共卫生 > 健康教育 > 咸安区妇幼保健院提醒: 别让小蛀牙影响大健康

咸安区妇幼保健院提醒: 别让小蛀牙影响大健康

索引号 : 000014349/2025-22155 文  号 :

主题分类: 政务公开 发文单位: 咸宁日报 咸安区妇幼保健院

名 称: 咸安区妇幼保健院提醒: 别让小蛀牙影响大健康 发布日期: 2025年09月04日

有效性: 有效 发文日期: 2025-09-04

9月2日上午,38岁的李先生捂着右脸冲进急诊室,额头上沁出细密的冷汗。牙疼让他几乎说不出完整的话。经检查,他右下颌第一磨牙已发展至深龋,牙髓感染严重,必须立即进行根管治疗。而这颗牙,在半年前就出现了一个小小的黑点。

对此,咸安区妇幼保健院口腔科主任王艳君表示,李先生的遭遇并非个例。越来越多的人因忽视早期蛀牙,最终陷入“小洞不补,大洞吃苦”的困境。深龋,已不仅是牙齿的局部问题,更是一颗埋藏在口腔中的“定时炸弹”。


■深龋:不只是“牙疼”那么简单

“很多人以为蛀牙不疼就不用管,直到某天冷热酸甜皆不能入口,夜间痛到无法入睡,才慌忙求医。此时,蛀牙往往已从浅龋、中龋,一路恶化至深龋。”王艳君介绍,深龋意味着细菌已穿透牙釉质、牙本质,直抵牙髓(俗称“牙神经”)。牙髓一旦感染,便会引发牙髓炎,出现自发痛、夜间痛、放射痛等症状。若不及时处理,感染进一步向下蔓延,可能导致根尖周炎、颌骨感染,甚至形成囊肿或瘘管。

更令人警醒的是,深龋不再只是“牙的事”。研究表明,口腔感染尤其是牙髓源性的炎症,可能成为全身感染的“源头”,牵连心、脑、肾等多个器官,引发菌血症、心内膜炎等严重并发症。


■深龋不治,是在给全身健康“埋雷”

27岁的张女士是一名设计师,常年熬夜加班,靠咖啡和甜食续命。三年前她就发现右下后牙有个小洞,因不痛不痒,一直没理会。

直到半年前,她开始感觉咬合不适,偶尔刺痛,但仍以“工作忙”为由拖延。某次出差途中,牙齿突然剧痛,半边脸肿起,发烧不止。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根尖周脓肿,必须立即切开排脓,并建议拔牙。回家后,她辗转多家医院,最终保住了牙齿,但经历了根管治疗+桩核修复+全瓷冠等一系列复杂治疗,前后耗时三个月,花费近万元。

王艳君主任指出,深龋若不及时治疗,将引发局部破坏、功能受损、全身性风险三重危机。当患者一侧牙痛,导致习惯用另一侧咀嚼,长期如此可能引发颞下颌关节紊乱、面部肌肉不对称等问题。咀嚼不充分还会加重胃肠负担,影响营养吸收。与此同时,深龋不仅能导致牙髓感染、坏死,进而引发根尖炎症。若继续拖延,牙槽骨被吸收,牙齿松动,最终只能拔除。

她表示,由于牙髓炎和根尖周炎中的细菌及其毒素可能进入血液循环,引发或加重心血管疾病、糖尿病、呼吸道感染等全身性疾病。因此,深龋不治,是在给全身健康“埋雷”。


■治疗深龋:根管治疗越早越好

“一旦确诊为深龋,治疗就不再是‘补一下’那么简单。”王艳君称,大多数情况下,患者需接受根管治疗(抽神经),彻底清除感染源,再进行填充和冠部修复。整个过程通常需2至4次就诊,耗时数周,费用也从几百元跃升至数千元甚至上万元。更重要的是,失去牙髓的牙齿会变脆、易裂,必须戴冠保护,否则仍有断裂风险。

“根管治疗是保住牙齿的最后一道防线,但绝非一劳永逸。”王艳君强调,“越早治疗,保留原生牙的可能性越大,代价也越小。”


■防大于治:别等牙疼才想起看牙

王艳君提醒,深龋不是一夜之间形成的。它从浅龋开始,默默发展数月甚至数年。期间只要一次专业检查、一次早期充填,就能阻断其进程。

她建议,市民每半年至一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;发现黑线、黑点、粗糙面及时就医;减少甜食、碳酸饮料摄入,餐后漱口;使用含氟牙膏,必要时接受涂氟或窝沟封闭治疗。